沧州新闻>>文化·教育>>

沧州工笔画走进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

2019-04-11 11:42:30 来源:沧州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3月26日到4月3日,在由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承办、江西省文联协办的,以“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深化文联改革,推进创新发展”为主旨的中国文联第17期全国市县级文联负责人研修班上,沧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月周应邀为学员做了题为《沧州工笔画产业发展之路的探索与实践》的案例教学。这是这次研修班上仅有的四个案例教学之一。也是继去年11月25日,沧州工笔画再次走进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课堂。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近200名市县文联主席领略了沧州工笔画的风采。

在案例讲解中,王月周从三个大的方面介绍了沧州工笔画。

沧州的地缘特征及文化特点。由诗经文化、武术文化、渤海文化、杂技文化、运河文化、医药文化组成的沧州六大文化脉系,无一不对工笔画有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像《诗经》里的栩栩如生的人物与风景;武术里见招拆招的丰富变化;渤海的博大胸怀,以及2000年前古黄河入海口留下的大片湿地,吸引来的几百种珍稀的候鸟;杂技的灵动腾挪与意想不到;运河对南北文化的融通;中医药文化对人体气脉的运行与精神的把握等,这些均可转化为工笔画的形、神、气、韵。

沧州工笔画传承演变及特点。沧州文脉绵远,艺术根源深厚,沧州工笔画的萌芽最早可上溯到隋唐。隋朝画家展子虔居渤海之滨而游历天下,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先河;唐代画家韩滉,把家乡沧州的生活凝结到作品《五牛图》当中,终成一代宗师。历代后来者,在继承中开拓,在开拓中发展,世代传扬,以成古今。清代以来,沧州本土善工笔画者甚众,俊杰辈出,有以画蝶闻名的刘雨芝,善工笔山水、人物的庞石亭,专于画蝴蝶、蝈蝈,有“北方农民画家”之美誉的于景儒,更有在津门享有盛名的重彩画家李绂麟等。当代沧州,有何家英、张道兴、贾又福、王振中等卓然于世,有米春茂、田云鹏等老一辈画家历四十年探索传承,成为沧州源远流长的文脉上一个又一个钟灵隽美的闪光点。

王月周结合工作实际,通过案例分析和展示,从调查研究、产业定位、艺术提升、项目落地、环境优化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沧州市在推动沧州工笔画产业发展中作出的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3年来,围绕提供产业决策,细致调研、科学分析,完成了《沧州市书画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围绕塑造产业形象,高点站位,擦亮品牌,成功申报“中国工笔画之城”,建立中国工笔画创作写生培训基地,并构建“五位一体”的全媒体宣传矩阵、广播级演播中心,为沧州文艺宣传造势开辟了新的文艺阵地;围绕厚重产业内在,注重修为,育人育才,构筑学术高地、打造交流洼地、建设人才腹地;围绕夯实产业基础,项目优先,真抓实干,创造性开展“书画六进工程”并取得实效,通过“书香墨韵中国宅”“书画租赁工程”实施书画产业供给侧改革,建立数字艺术馆,为工笔画产业数字化展示和交易奠定基础;围绕优化产业环境,以政府为引领,社会各方齐心协力,出政策、建市场、选人才。

学员们听后纷纷表示,通过听课,开阔了工作思路,受到了深刻启发,对于基层文联结合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当地文艺品牌项目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借鉴性。特别是对沧州的认识更加深入。以前只知“狮城”武术、杂技闻名天下,不曾想还是《诗经》的再生地,真可谓“文馨艺韵满‘诗城’”!特别是工笔画艺术竟有如此深厚底蕴,名家荟萃、大师云集,希望能够邀请沧州市进行工笔画巡展,并在工笔画研究和产业发展中建立更多的交流合作。

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为中国文联直属专业培训研修机构,多年来面向全国文联系统和文艺家协会、文艺工作者举办各类研修班、培训班、研讨班、研讨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文艺人才,何建明、尚长荣、王晓鹰等诸多名家均为该院特聘导师,多次登台授课。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更是关系民生的幸福指标。近几年来,沧州各类文化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他们走出家门,融入文化群体,体验文化魅力,参加公益活动,弘扬社会正能量,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记者高海涛 通讯员厉民

责任编辑:郭薇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