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新闻>>区县新闻>>

黄骅市常郭镇中泊庄村支部书记吕金龙:“二次上岗”的好支书

2020-01-02 11:12:43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中泊庄村位于黄骅市最西南边,256户、1193人,人均耕地3亩,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小村。2018年以来,该村在新任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吕金龙带领下,闯出了一条好路子、兴起了一个好产业、带动了一片好乡风,一跃成为黄骅市乡村振兴的一面新红旗。吕金龙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对新时代党员干部思想、政治、作风、能力、廉政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践行了一名基层支部书记的初心和使命。

眷家乡,恋父老,他有“热劲儿”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书。自从21年前第一次当上村党支部书记的那一天起,吕金龙就下定决心要让中泊庄的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

他是不忘初心的追梦人。在初任中泊庄村支书之前,吕金龙身上已有两张光鲜的“名片”:一是优秀的军人,在部队服役期间,曾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二是成功的商人,事业做到最大时,企业年产值超过千万元,是一把远近闻名经营实业的好手。1998年,时年33岁的吕金龙积极响应上级组织号召,怀着对家乡的眷恋,载着父老乡亲的期望,回村担任支部书记,成为该村历史上最年轻的“领头雁”。

他是卓有远见的创业家。上任后,吕金龙带领“两委”班子,把村子治理地整整齐齐、井井有序,赢得上下广泛称赞,被评为黄骅市1999年度“十佳青年”。上世纪末,正值黄骅冬枣产业萌芽阶段,但受传统小农经济意识束缚,响应群众寥寥无几。他就个人腾出20亩地嫁接育苗,成活后逐户做工作,免费送树苗。正是当年的这份执着与大方,才有了如今3000亩冬枣林。仅靠此一项,今年该村收入超30万元的2户,20万元的22户,10万元以上的占到三成以上。

他是乐于奉献的热心人。由于全心扑在村上,自己辛辛苦苦干起来的企业效益一路下滑,特别是孩子年幼长期分居得不到照顾,2001年他辞去职务。在外打拼期间,他依旧满腔热忱地关心支持家乡建设:2009年为邻村周郭庄修路捐款1万元,2013年为邻村大赵村修路捐款1万元,2013年为中泊庄新建村两室捐款20万元,2018年春节期间带头出资邀请河北梆子剧团驻村演出……村民陈福祥评价道,“吕金龙作为党员、作为书记都是好样的!”

听民声,解民忧,他有“实劲儿”

近年来,黄骅市认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有的还得到中央领导关注。家乡的巨大变化,深深触动了吕金龙。2018年初,他将企业交付给子女,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二次回乡并以接近全票的票数当选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继续当年未完成的使命。

做美丽村庄的守护人。坚持从最基础、最简单的事情做起,“没有包袱,只有动力,一件接一件的干成了,就进入了良性循环。”在原有美丽乡村的基础上,定期发动党员开展义务清扫活动,村内村外始终保持卫生干净整洁。根据村庄布局,在村内十条主要街道、街巷建设了10处分散收集池,在村庄东南角建设了1处集中处理池,既方便了村民日常生活,又从源头杜绝了乱丢乱倒现象,成为该镇第一个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户产出、院收集、村处理”的试点村。在此基础上,按照“一街、一景、一主题”思路,打造了党建、农耕、孝道等4条文化主题示范街和1条美丽庭院示范巷。短短一年时间,房屋错落有致,胡同街道干净整洁,花儿香、果树绿、环境美的中泊庄在吕金龙手中变成了现实。

做服务群众的贴心人。坚持从群众反映最突出的身边事做起,通过扎扎实实办好每一件“民生小事”,厚积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比如,入园难问题一直是该村的一大民生短板,距离最近的幼儿园在2公里外的孟村县许孝子村,遇到雨雪天气,家长们既担心又心疼。吕金龙以“个人兜底”的方式发动村“两委”集资,建起了该村第一所幼儿园,现在本村及周边10个村的70多名孩子实现了就近入园。该村连接205国道有2.5公里断头路,他积极争得交通部门支持,方便了村民出行;在推进秸秆禁烧、散煤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上,始终都是设身处地的站在群众角度想办法,带着感情和温度去执行有关政策,赢得了群众理解和支持;在脱贫济困上,该村虽然没有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但对4个低保户和1个五保户也建立了“二帮一”机制,确保全面建成小康路上不让一人掉队。

强班子、带队伍,他有“韧劲儿”

吕金龙上任后,始终保持政治本色,确保清正廉洁作表率,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带领班子增强政治、纪律、道德定力,正确处理公私、义利、苦乐、得失等关系,夯实中泊庄村治理根基。

做克己奉公的带头人。坚持从自身做起,不断提升“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使其成为领导村庄发展和社会治理的中坚力量,进而让好的党风带动好的民风。从严从实要求自己。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人兼”,开展工作更容易了,但权力也更大了,他带头把自己关进“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制度的笼子里,集体讨论,民主决策,公开执行。特别是在当前农村普遍敏感的“村财”问题上,将“不过手一分钱”作为一条“铁纪”来约束自己,花钱的事放心交由班子成员具体办理。党员班子示范带动。要求33名党员必须佩带党徽,“不仅平时言谈举止,就连庄稼农活上都要体现出党员的样子”。把全村划分成5个网格,“两委”班子成员任网格员,负责及时了解和反映联系户的意愿和要求,引导其积极参与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自觉执行各项决议。

做文明和谐的引路人。注重群众日常教育。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搬进村民休闲广场,精心设置了“先进党员”“村规民约”“道德模范”“致富能手”“好人好事”等七个教育板块,让群众在休闲运动中接受先进教育。用吕金龙的话讲,“最显著的效果就是入党积极分子多了。”成功推行了殡葬改革,用大音响替代唢呐班,用大锅菜替代席宴桌,每件丧事节省1.5—2万元。在他的感召下,凡人善举在这个小村不断涌现,近年来为村庄建设捐款捐物更是超过160万元。

谋发展,促增收,他有“闯劲儿”

2019年9月19日《人民日报》刊文指出,“我国54.3万名村党组织书记中,致富带头人占51.2%。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素质不断提升,为乡村发展夯实了人才根基。”中泊庄的实践也表明,农村带头人选得好,班子配得强,形成了“头雁效应”,收到了“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巨大效果,带动了更大范围的思想大解放、经济大发展。

个人先种试验田,以上率下鼓干劲。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老百姓最信服看得见、摸得着的例子。”吕金龙除了善于农村大喇叭的“言传”,更注重润物细无声的“身教”。为了与冬枣采摘形成互补,延伸产业链、延长收入期,他先后自费赴东光、青县等地学习大棚技术,回村后带头土地流转10亩,个人投资30万元做起大棚试点。由种植户负责种植和管理,收益少于5万他不参与分成,超过5万部分双方对半分利。普通群众在“有限责任”的情况下,规避了风险,学到了技术,算清了收益。在吕金龙的启发和带动下,目前有3户村民开始积极转向“大棚经济”;村民高俊杰投资40万元,利用闲置的民房办起了农家乐和民俗馆,每年可增收60万元;经全体村民表决通过,村内4个废弃坑塘也“活”了起来,2020年春天将改造成垂钓园。

小村勇当领头羊,整合资源引财气。中泊庄虽然村子小、位置偏,但名气大。一是“醒得比较早”。相比其他村仍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该村“商气”更浓,85%的土地是瓜果梨桃等经济作物,90%以上的村民都有“赶集叫卖”的经验。特别是生态农业园的打造,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村民尝到了不小的甜头,每亩收入增长了1倍多。二是品牌打得好。该片区土质呈沙性,通气和渗水性能好,土壤养分足,瓜果口感甘甜,自古有名。同样是冬枣,中泊庄冬枣在镇里指导下做了统一包装、创建了品牌,其他村的价格只能以1-2元/斤卖给枣贩,而中泊庄冬枣运到北京批发市场4.5元/斤一抢而光。三是包装提档次。得益于一期瓜果采摘区、农耕体验区、水景休闲区等项目建设,2019年吸引京津沧及黄骅本地游客达4000余人次,带动人均增收近千元。目前,二期民俗屋、垂钓园、农家乐、骑行驿站等项目进展顺利,2020年这些将成为村民新的增收点。

邻村紧跟齐步走,协力奋进奔小康。从最初2个到后来6个,邻村纷纷找到镇里,希望能统一步伐、连片发展。常郭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以更高的标准、适度超前的理念,全面规划了以中泊庄为主、涵盖周边6个村的泊庄片区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并在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方面和产业政策方面给予适时支持。中泊庄借势抢抓机遇,推进了包括采摘、民宿、农家院、垂钓园等项目。西泊庄将现有400亩冬枣、220亩梨树、40亩桃树直接融入泊庄生态园,形成了成方连片的果林景观。东泊庄发动村民种植了45亩茴香、韭菜、白菜、大葱等时令蔬菜,精心打造别具特色的“菜篮子”。柳林庄主打“柳林庄红薯”品牌,目前已完成商标注册,下步将扩大规模,建成特色种植基地。周郭庄依托现有4000多亩耕地,全面发力“黄骅旱碱麦”基地建设。西赵村计划流转土地200亩,按照“公司+农户”模式,积极发展现代养殖业。截止目前,总人口6300人、耕地总面积2.2万亩的泊庄乡村振兴示范点已经初显规模,待项目全部实施后,预计复垦土地1000亩以上,年产值达到2500万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成为黄骅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样板。(通讯员苏欢、刘进)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郑晓娟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