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新闻>>沧州发布>>

沧州:四位“新农民”的“淘金”故事

2020-04-29 16:46:14 来源:沧州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陆宁:15年打造“荷花王国”

河间市兴村乡陆家村,有个名品荷花园。夏日里,荷叶田田,荷花亭亭,荷香袅袅。园子的主人叫陆宁,今年41岁,已种植荷花15年,成为当地有名的养荷专家和荷花种植专业户。

15年,荷花园从创业初期的4亩地逐渐扩大到30多亩地,从4个池塘到现在的100多个池塘,从27盆荷花起家到年产10万余株种藕,从无人问津到种藕销售到全国各地,陆宁走过了创业初期迷茫、艰难的岁月。

陆宁从小喜欢花,对荷花更是痴迷。初中辍学后,打过几年工,挣的钱全部用来买了莲藕和有关荷花的书籍。在家里种了几年荷花后,30岁那年,他顶着巨大的压力,押上全部家底,加上借来的4万多元钱,把家里的4亩地腾出来,挖坑种莲。


他废寝忘食,长年住在园子里,“泡”在池塘里,观察记录荷花的长势和习性。夏天凌晨4时起床,开始套袋,隔离雌蕊和雄蕊,杂交育种,一直忙碌到深夜。


园子越来越大。然而,陆宁还不满足,他有一个梦想,培育一种国际认可的新品种。


培育新品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首先新品种要独具特点,然后观察记录3到5年,待性状稳定后,才能送至国际莲属新品种登录中心。在那里再观察一年后,各方面良好,才能最终被认可。陆宁没少尝试。他每年培育新品种种子两三千盆,但能筛选出来的不过三四盆。最后,能送到国际莲属新品种登录中心的少之又少。


但他从未放弃,不停地琢磨、研究,终于培育出瀛州古韵、瀛州青莲、长卿莲等十几个新品种。2013年,他采用逸仙莲作母本,利用风、蜜蜂传粉的自然杂交选育方式获得种子,再进行人工播种,经过反复筛选,培育出了新品种。经过三年的稳定期观察后,他将这个品种送至国际莲属新品种登录中心。


“我给它起名‘瀛州舞韵’。”陆宁说,它的培育地为河间,河间古称瀛州。它的花瓣为飞舞状,好似舞者起舞,有舞韵之美。


2017年底,在国际莲属品种登录中心被观察一年后,评审给予评价:符合新品种登录标准,准予登录。辛苦四年培育出的“瀛州舞韵”,终于成功登录国际莲属新品种登录中心,这一荣誉还填补了省内空白。他说:“我想培育一系列带有‘瀛州’标记的新品种,登录国际莲属品种登录中心。那样,我们古老瀛州的名字就可以多次书写在国际舞台上。”陆宁朴实的言语中透露着坚定。


天道酬勤。他的多个展品在全国花卉博览会上获奖,培育的盆栽荷花销售到全国各地,最远到了台湾。将来,他要打造一个集培育、种植、生产、餐饮于一体的“荷花王国”产业链,把他挚爱的荷花拓展应用到更多领域。


郭虎通:返乡种树建起“绿色方舟”

树,对于郭虎通来说,就是他的孩子。


望着车厢里整装待发的树,他如目送远去的孩子般,默默地叮嘱着:“你们一定要好好活着,将来我会去看你们的。”直至车渐行渐远,消失在视线之内,他才转身离开。


为了种树,他辞去北京优厚的工作。为抢救古树,他不惜高价收购。从几十亩到现在的近3000亩,他的“绿色方舟”越来越大。河间束城镇郭屯村“80后”郭虎通,把种树当成毕生的事业。


回乡种树之前,郭虎通一直在京工作,是一家公司的项目经理,在北京买了车子和房子。2010年,他辞职回乡种树时,很多人都不理解。郭虎通说,“做绿化工程时,发现树全是绿色的,而且树形一般。我希望树既有绿色又有彩色,几个颜色搭配起来,还有那种大乔木活体艺术树。回乡种树,既能为家乡增绿,又能实现个人梦想”。


他先是筹集了百十来万元,流转了村里100亩地,种上了树。2011年扩大到150亩;2012年扩大到300亩;2013年扩大到600亩;2014年扩大到1060亩。目前,已发展到了2000多亩苗木,形成束城镇的“绿色方舟”。


种树,爱树,郭虎通对树木有着莫名的亲切感,尤其是古槐。郭虎通的苗圃中有一片槐树林,树龄长的已经七八十年,短的也有30多年,都是他从农村各地抢救过来的。树龄最长的一棵,就是郭虎通路过周边村时,看到村民正要砍了古树卖木头,被他拦了下来,花3000元买来移栽到苗圃里。


奥运五环、诗意凉亭、藤木坐椅……郭虎通一直在研究艺术造型树。把树变成艺术品,既美观,又能净化空气,他乐在其中。


这几年,郭虎通没有盲目跟风,以保持乡土树种为主,苦练内功,调整密植苗木,做到株行有距;培育树形优美苗木,做到棵棵是精品,片片有特色。


“回乡种树10年,从来没有后悔过。”有过苦,有过泪,10年当中,无论苗木市场如何变幻莫测,郭虎通一直都在坚持。


张庆元:自创多肉观光园


色彩斑斓、憨态可掬,130多个品种10万盆多肉植物,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在河间市沙洼乡北冬村,有这样一个美妙的“多肉王国”。这是创新创业青年张庆元的悠然元艺花卉园艺苗圃。


大棚内,低头是花,抬头是花,旧石板铺就的小路,旧轮胎做的秋千,啤酒瓶做的造型,漫步园内,静谧又惬意,如世外桃源。这都是张庆元自己设计并动手打造完成的。


今年32岁的张庆元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在外打工几年后,2012年辞职回乡创业。2015年,他和妻子程海丽从普通花卉转战多肉养殖,从一点点摸索技术到现在的技术成熟,几年间,暖棚种植规模达2000平方米,客户遍布全国。


创业初期,为了掌握多肉栽培技术,张庆元每买回一种多肉,都仔细观察,把温度、湿度、光照、浇水时间等数据,详细记录在本子上。除了到保定、山东等地参观学习,还通过微博、百度帖吧、Q Q群、微信群等结交“肉友”,探讨栽培技术。


初期,他在自己家门口建了一个小花棚。2016年夏天,因为排水防水没有做好,价值3万元的多肉几乎“全军覆没”。夫妻俩收拾残局,起早贪黑,重新建起了一个700多平方米的大棚。为了节省开支,张庆元到处捡拾人家拆房子的旧砖,能自己干的,就不雇人。大棚里的铁架子,很多是他自己动手焊接上的。


规模大了,有了培育区和展示区,货源更充足了。随着多肉种植和繁育渐成规模,2019年秋天,在原来大棚旁边,张庆元又建起了一个1200平方米的多肉大棚。新大棚宽敞明亮,他用啤酒瓶、小木棍、大石块、废瓷砖、旧轮胎,打造了独具一格的多肉景区,吸引了市民前去观光游览。


他开始尝试着通过微信和网络平台进行销售,没想到效果还不错,客户越来越多,遍布全国。张庆元在微信朋友圈销售多肉。“微信直播”销售额很快超过了淘宝店铺。张庆元说,他又认证了快手商家号,通过快手直播销售,还会通过直播间教人们更多多肉知识和废品利用技巧,让更多人喜欢多肉植物。未来,他还想搞多肉水培和多肉杂交试验。


卢帅:种地玩出新花样

一只熊蜂5元钱,买来一箱,专门给西红柿授粉;大棚里装上智能农业环境检测仪,看一眼手机,就能随时掌握大棚的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水分……卢帅种地方式很新奇。

今年34岁的卢帅,毕业于唐山师范学院园林系。从毕业起就在河间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做棉种销售,一干就是8年,负责的区域近到山东远到新疆。卢帅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对绿色农产品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国家对休闲农业也越来越重视。到了该实现自己梦想的时候了。2016年,卢帅辞职,开始做起现代休闲农业来。他在河间市西九吉乡沈家村先后承包了100亩地,成立了莓樱园家庭农场,建设了6个暖棚、3个冷棚,在大棚里种草莓,大田里种大樱桃、冰糖水果玉米等。


草莓大棚内,碧绿的草莓叶子下,采下火红鲜艳的草莓,稍微擦拭一下就可以吃。清凉多汁的口感、酸酸甜甜的味道,一口下去就能让味蕾沦陷,十分好吃。市民摘着草莓,享受着采摘的快乐,品尝着酸甜可口的草莓,再拿起手机留下倩影。“头茬冬季草莓一般在11月中上旬开始零星上市。每年的12月至次年5月草莓成熟、上市,一直都可以采摘。”卢帅说。


和常见的土墙型大棚不同,他这里的大棚侧面全部由保温板建成,宽敞明亮。投资大,但是采摘环境好。为了种出更高品质的草莓,他也是下足了功夫,多次去保定、山东等农业发展较好的县市学习,引进了新品种“红颜”草莓,学习了物理祛除病虫害的好方法。他种的草莓色泽鲜艳、肉嫩多汁、酸甜可口。“好多顾客都是回头客,吃了一次,觉得好吃,不仅自己买,也介绍朋友们买。”2016年冬天,他的采摘园在河间火了,草莓供不应求。


无论是草莓,还是他现在种的冰糖水果玉米、大樱桃、桃树以及樱桃西红柿、吊蔓西瓜……任何一个品种的选择,卢帅都是认真考察,选择口感最好的。一些种植户为了好运输,种西红柿都选择皮厚的,卢帅却选择皮薄的。他说,选择种植项目,一是适合采摘;二是品质好;三是要避开普通品种的成熟期。


今年春天,6亩地的大樱桃树和各种桃树,鲜花盛开,蜂飞蝶舞。卢帅说,“大樱桃树今年会结不少果子。另外15个品种的桃树,从6月底到10月底,桃子陆续成熟上市。一年四季都有水果可以采摘”。


“做休闲农业,我始终坚持不求大、不求多,而是求精求细。下一步争取种出更高品质的农产品,满足人们的需求。”卢帅说。


经过几年创业的摔打锤炼,卢帅的步子走得更加沉稳。种地还有很多学问,他仍在不断探索调整,为自己的“绿色、有机”梦想努力着。


来源:沧州日报
责任编辑:吕熠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