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新闻>>沧州发布>>

沧州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大堤东村党支部

2021-03-17 11:02:45 来源:沧州发布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3月,孟村回族自治县新县镇大堤东村的津南革命纪念馆,松柏蓊郁,刘格平和夫人丁磊的墓碑静静地矗立在院中央。墓碑前,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雕刻着刘格平夫妇的肖像,仿佛在静静诉说着这片红色土地的历史。
百年前,沧州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就诞生于此。
1904年,刘格平出生在沧县大堤东村(今属孟村回族自治县)一个地主家庭。14岁时,他去南京考入直系军阀李纯部的随营军事学校。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又目睹了北洋军阀的倒行逆施和黑暗统治,1921年毕业后,刘格平辞官回到家乡。
1922年2月,刘格平到天津由沧县人兰秀山创办的补习学校学习,准备考大学,从而实现其实业救国的理想。在这里,他遇到了张隐韬、于方舟等共产党人,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学说。不久,在张隐韬的介绍下,刘格平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1月改成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始刻苦学习《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等书刊。
同年冬,受组织派遣,刘格平返回家乡,宣传革命思想。
回到家乡后,刘格平经常与刘子芳、刘景泉谈心,介绍《新青年》杂志中的文章,启发大家的觉悟,并介绍他们和村里几个佃农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2月,刘格平在刘子芳家主持建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大堤东支部。这是沧州第一个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
接着,刘格平、王俊峰等到盐山、沧县、庆云、乐陵一带传播革命思想,发展团员、团组织。到1925年底,冀鲁边区创建了沧县中学等10多个团支部、团小组,大堤东团支部扩建为团工委。革命火种落地冀鲁边区。
1926年7月,于方舟、李季达介绍刘格平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9月,受中共天津地委和国民党直隶省党部派遣,作为党的津南地区特派员到家乡一带发展党员、党组织,冀鲁边区大地上留下他一串串脚印。
他首先来到沧县二中发展党员,创建党的组织。针对知识青年不满封建压迫,进而要求改变现状、改造社会的特点,刘格平在进步学生中揭露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及其给中国带来的严重灾难,使不少热血青年提高了政治觉悟,要求加入到无产阶级革命队伍中来。9月,刘格平在沧县二中,发展郝树模、曲作民、王佩琪等进步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沧州第一个党支部——沧县二中党支部。接着,刘格平又去泊镇省立第九师范学校,发展了郝兰汀、傅炳瑞等进步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沧州第二个党支部——泊镇九师党支部。
同月,刘格平从泊镇回到大堤东村,将堤东团工委3名领导成员由团员转为共产党员,创建了沧州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大堤东支部,刘子芳任支部书记,王俊峰任宣传委员,刘景泉任组织委员。
沧县二中、泊镇九师、大堤东村党支部的建立,在沧州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成为沧州革命斗争三大中心。
为加强大堤东党支部的中心领导作用,在刘格平的主持下,以大堤东村党支部为基础,又创建了中共沧县堤东区委员会。刘子芳任区委书记,刘盛萼、刘景泉分别担任宣传委员、组织委员。
1927年2月底,以沧州为中心的津南地区10余个县有了党组织,建立党支部20余个,沧州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党的影响迅速扩大。沧县、盐山、献县、河间、南皮、吴桥等地有了党的组织和党的活动,为建立统一的沧州党的领导机关奠定了组织基础。
在津南革命纪念馆里,工作人员复原了刘子芳的旧居。刘格平的族孙刘峰告诉记者,这个地方有着特殊的意义,沧州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第一个农村党支部都是在这里建立的。“当年,中共大堤东支部几位支部委员就是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革命斗争的。”他说。
如今,为了表达对革命先辈的怀念和敬仰,大堤东村与附近几个村庄优化教育资源,合力兴建了一所小学,命名为“格平小学”。津南革命纪念馆已经成为当地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很多人来这里参观学习,缅怀革命先烈。(记者 杨静然


来源:沧州发布
责任编辑:吕熠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