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新闻沧州要闻

姚官屯:侠风文韵生态美

2021-08-09 11:15:11 来源:沧州日报

扫码阅读手机版


大运河姚官屯段全长11.9公里。蜿蜒流淌的运河水滋养着当地百姓,也孕育了这方水土丰美而醇厚的文化。近几年,借助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市旅发大会的契机,姚官屯乡以香海蝉林综合度假区为窗口,在此打造武术研习所、民俗文化研习所、大运河文化研究会等5个民间文化研习所,为传承保护大运河文化再添新平台;将生态改善、文化传承、城郊休闲游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到一起,把田园风光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新样板。武风犹存、水韵悠长、田园如画,一幅幅唯美画卷在大运河畔徐徐铺展。

一个乡镇5个文化研习所

“腿伸直,腰背挺直,胳膊打直,脚尖勾起……”8月2日9时,位于姚官屯乡大运河畔的香海蝉林度假区内,孩子们正跟着老师的口令练习昆仑拳。他们的动作忽似鹰击长空,刚劲有力,忽而又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昆仑拳社负责人张书源告诉记者,沧州是有名的“武术之乡”,民间习武之风历史悠久,他10多年来坚持和师兄张维松义务传授孩子习练昆仑拳,就是要将武术文化传承下去。


“最初,我带着孩子们在家中院子里练,后来搬到村里的一处空宅基地上,如今,乡里专门为我们打造了武术研习所,节假日可以带孩子们来这儿习练,武术文化传承有了新阵地,我们师兄弟二人的信心更足了。”张书源语气中透着自豪。

走进民俗文化研习所,市级非遗沧县秸秆扎编传承人魏清发正在布置展品。“这艘‘红船’,是俺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制作的,还在市里获了奖呢。俺计划把‘世博会中国馆’‘东方明珠塔’‘天安门’等获奖作品搬到这儿展出,欢迎大家到研习所参观了解沧县的秸秆扎编文化。”魏清发向人们发出热情邀请。

大运河姚官屯段全长11.9公里,流经5个村庄。姚官屯乡乡长刘华才介绍说:“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沧县的漕运文化、武术文化、书法曲艺等都是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市旅发大会为契机,在对运河景观带进行改造提升的同时,整合乡域内的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武术研习所、民俗文化研习所、大运河文化研究会等5个民间文化研习所,使之成为传承保护运河文化的新平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花儿艳,草儿青,树上蝉儿开心唱。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走在香海蝉林园区,却仿佛置身世外桃源,美得只想静静地发会儿呆。

园区负责人董良发开口一介绍,让记者不忍心停步:“这儿分为研学教育区、休闲娱乐区、生态种养区和康养度假区四大功能区,为人们打造现实版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人们在玩的同时还能增长知识。”

乘观光车沿环湖路行驶,董良发指着路边看似小草的植物说:“这是我们的‘百草园’,这些都是刚露头的中草药,有近百种呢。瞧,这是枸杞,那边是板蓝根,旁边的是红花,每一片展牌上都写着它们的功效。”听着,人们蹲在牌子前端详起来。

来到农耕文化体验区,一群孩子正对着木锨、石磨、斧子、耙等老物件热闹地讨论着。“爷爷跟我说过,这木锨以前是扬场用的。过去没有联合收割机,收麦子都要靠人工。”“过去吃的面粉都是用石磨磨,磨袋面可不容易了。”本以为孩子们会对这些“古董”感到陌生,没想到他们已将传统的农耕文化记在心中。

路过生态采摘园,几位游客正在桃园中徘徊。这个桃挺红,那个貌似个头更大,人们走走停停不知该摘哪个了。“咱别光顾着摘桃,桃红树绿的景色多好,快拍照吧。”一位游客的提议得到了同伴的响应。只见她们一会儿用手托住桃子,来个陶醉的表情。一会儿又照着桃子咬一口,露出被美味俘获的表情。

百草园周边,还有学农实践基地、拓展基地、一个个“船屋”,是人们读书长知识的好地方。徜徉园区内,移步皆景,处处令人流连忘返。几位在园区干活的老汉,在地头休息之余聊起了天:“以前下地就是为了有个粮食收成,现在收成之余还能造景,咱一边干活一边赏景,时代真是不一样喽!”

“死水”变“活水”

“这么热的天,要是在水里耍会儿就好了。”董良发一听,忙上前指路。“往前走不远就是水上乐园,一会儿可以去那边凉快下。”

听到“水”字,记者也兴奋地跟过去。造浪池中,游客随水浪上下翻腾,尽情地享受被浪花冲击的快感。突然,一股巨浪席卷而来,只听见尖叫声一片。

一位游客登上两层楼高的彩虹滑梯要挑战下自己,没想到刚才还信心十足的他,站在上头却吓得双腿直抖,工作人员在下方举着喇叭不停地鼓励着:“深吸几口气,闭上双眼,别害怕。”突然,他纵身一跃迅速滑了下来,瞬间水花飞溅。

董良发剧透道:“这片水域以前是砖窑地取土而成的废坑,如今通过吉祥渠与运河水相连,死水变成了活水。水面整体形状如一个平置的如意,故取名如意湖。为了让这片水域更风光,我们将以这170亩的天然水域为脉,打造400余亩的休闲度假区,届时,除了戏水、划船、垂钓、溜冰等水上娱乐项目,还将在周边打造婚纱基地。因为疫情,我们采取了防控措施,对人员进行限流。正常时,这一天得有2000多人呢。”

香海蝉林仅是姚官屯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一个窗口。刘华才介绍说:“我们将通过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将生态改善、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到一起,传承泱泱武风,延续运河文脉,振兴美丽家园。”(记者 刘彦芹 祁 洁 本报通讯员 郭聪慧 邢秀红 薛庞庞 摄影 陈 雷)

责任编辑:吕熠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