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新闻河北日报沧州专辑

沧州:桨开运河入画来

2022-09-05 15:44:01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沧州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桨开运河入画来

9月1日,京杭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实现旅游通航,“一船明月过沧州”的盛景再现,“桨开运河入画来”。

就在大运河中心城区段旅游通航之际,运河两岸不断刷新颜值,焕发勃勃生机:古朴的沧曲书舍清幽雅静、青砖黛瓦;古香古色的南川楼、朗吟楼复建一新;改造提升后的运河公园,水景相依、美若画卷;占地4000亩的园博园,建筑拔地而起,展示出更加恢弘的运河画卷……

近年来,沧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要求,坚持理念先行、规划引领,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面做好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文章,高起点高标准打造大运河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彰显运河特色风貌,全面做好大运河文化保护文章

东光县东光镇油坊口村依傍京杭大运河,是一个只有67户人家的小村。几年前还是一个严重缺水的村庄。但如今,村里一口600多年的古井,在干涸40年后重新涌出了清水。现在,附近村民和城里的骑行爱好者,周末或节假日经常到油坊口村,赏大运河、品古井水,一些游客还专程来体验一把手摇辘轳、木桶打水的田园乐趣。

600多年古井重现清水,千年大运河展新颜。

9月1日,游船驶离大运河沧州段南川古渡码头。 河北日报通讯员孔超摄


大运河穿沧州城而过,是沧州的“母亲河”。千年运河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谱写着生命之源的赞歌。

近年来,沧州市聚焦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不断完善规划体系,紧密对标国家、省上位规划,对全域216公里大运河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风貌,完成《沧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沧州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6个专项规划的优化提升,编制《沧州市大运河整体景观和城市建筑风貌规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沧州段)建设保护规划》,形成沧州大运河“1+6+1+1”规划体系。

围绕打造城市精彩中轴线,沧州市精心编制园博园、中国大运河非遗展示中心、大化工业遗存改造提升、南川楼片区改造提升、中心城区31公里大运河生态修复与旅游通航等片区规划和项目设计。走好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之路,以文化遗产保护、运河旅游通航、新兴业态培育等实际工作成效,打造富有文化特色、彰显狮城魅力的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

立足强化生态修复,沧州市对核心监控区实施最严格的空间管控。今年以来,共清理各类垃圾59.9万立方米,完成103个村庄生活污水处理,改建新建户厕4.1万座,“散乱污”企业和沿线农村黑臭水体全部动态清零;累计补植补绿3150亩,绿化道路183公里,核心监控区绿化总面积达35万亩。大力开展生态补水,2021年共引黄引江水约1.8亿立方米。2022年上半年完成引调水3亿立方米,实现运河全线有水。

着眼加强遗产保护,沧州市对沿线176处文化遗产和375个非遗项目进行调查摸底,分类分级建立保护名录,划定保护区划,建立文化遗产巡查监管机制。对泊头胜利桥沉船、泊头冯家口宋墓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完成青县马厂炮台、泊头清真寺等文物的保护修缮。

·深挖运河文化内涵,全面做好大运河文化传承文章

糯土合成月一弯,运河横卧锁狂澜。日前,记者来到东光县连镇镇南运河东岸,世界文化遗产——东光“谢家坝”映入眼帘,那段土褐色的堤坝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巍然伫立。

古色古香的大运河沧州段王希鲁闸所。 河北日报通讯员孔超摄


这是一段非同寻常的运河故道,没有楼台亭阁,见不到碑林石刻,它用糯米熬粥加灰土与泥土混合筑堤,见证着大运河曾经的惊涛拍岸、浊浪翻腾。灰土与糯米虽质地柔软,却凝结成了最坚固的堤坝,守护着运河两岸。

大运河文化内涵丰富,如何做好传承文章至关重要。沧州市坚持用人才培养奠定运河文化根基,积极开展国家级非遗代表人的传承评估,建立市、县两级非遗资源数据库,完成了18项国家级非遗项目数字化记录,认定65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并推动吴桥杂技学校提高办学水平,让吴桥杂技持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同时,利用已建成的非遗传习所、个人工作室,大力开展非遗传承人技能培训,加强杂技、武术等非遗人才培养。

最近,河北吴桥石影雕技艺第五代传承人方士英,一直在忙着创作新作品。今年,她首次以石影雕形式记述大运河两岸古建桥梁、文化艺术、风光地貌和百姓生活景象。而在河间市西九吉乡,年过花甲的张书英这个暑假过得十分忙碌,从2018年起,她就利用节假日,免费教授学生学习西河大鼓,目前已有近百个孩子得到她的指导。

沧州市利用历史遗产展示体现运河文化魅力,东光谢家坝水工智慧展示馆、捷地分洪设施水工遗产核心展示园建成开放,展示古人卓越的水工智慧;南川楼、朗吟楼风貌复现,再现沧州历史名楼风采;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主体封顶,将成为大运河沿线8省(市)非遗文化的集中展示区。

用文艺创作重塑运河文化精神,沧州市组织“大运·长歌”长幅画卷和“大运河·故乡情”主题歌曲创作,编撰出版《大运河文萃》《御河》《历代沧州文选萃》等系列丛书,推出品牌杂技剧《大运河记忆》《一船明月过沧州》等剧目,并申报第十四届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同时,依托主题活动聚合运河文化平台,举行以“感悟中华文化·享受美好旅程”为主题的“中国旅游日”活动,成功举办2022年沧州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暨沧州市非遗购物节,传承大运河文化,推动创新发展。

大运河贯通沧州南北,孕育了武术、杂技、诗经、水利、漕运等多种文化形态。举办展览、开设主题课程、整理档案资料、成立相关文化研究院……沧州市大运河沿线县(市、区)还依托自身优势,通过多种方式传承大运河文化,充分展示独特魅力,让这座文化宝库源远流长。

·创新融合发展思路,全面做好大运河文化利用文章

日前,走进河北省第六届园博会园博园项目建设现场,明清风格的仿古建筑古色古香,各类植被绿意盎然,中心湖区水面波光粼粼,整个园区气势恢宏、精巧灵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大运河非遗文化的集中承载地、活化文化的传承地、时代风采的展示地,上演“大运河上永不落幕的园博会”,形成大运河畔“南扬州、北沧州”格局。

9月1日,市民在大运河边拍照留念。 河北日报通讯员孔超摄


“目前,园博园、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沧州大化工业遗产提升改造等项目主体已完工,中心城区13.7公里实现旅游通航。”市大运河文化发展带建设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张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加快推进吴桥中国杂技博物馆、杂技山水田园综合体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按期竣工。

“小小铜锣圆悠悠,学套把戏江湖走,南京收了南京去,北京收了北京游,南北二京都不收,运河两岸度春秋!”日前,在“杂技之乡”吴桥县大运河畔,杂技大世界景区“彭家班”的演员们唱着锣歌通过网络直播表演杂技。

今年以来,吴桥县完成了景观片和5A级景区申报初稿,规划了3.1平方公里的景区范围,并着手对景区旅游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中国杂技博物馆、大运河文化公园——吴桥·环球杂技城、红牡丹非遗文化研学基地、海洋·极地世界等多个相关项目均加快建设。

这是沧州市创新融合发展思路,全面做好大运河文化利用文章的生动写照。今年以来,沧州市着力推进吴桥杂技大世界等沿线15个重点旅游景区的改造提升,全力加快国家级杂技文化(吴桥)生态保护实验区申建,并积极开展乡村旅游创建,谋划精品旅游线路,青县张广王村、沧县兴济镇入选河北省乡村旅游样板村,沧县南堤村入选河北省重点乡村旅游重点村,推出“运河古郡·匠心传承之旅”“文武沧州·杂技醉心之旅”“又见运河·非遗精华之旅”3条非遗旅游精品线路。

沧州市还坚持用市场的逻辑谋事、用资本的力量干事,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市场运作、资金平衡的原则,积极采取多元化主体投资的方式,为项目建设注入“源头活水”。今年以来,全市谋划推进18个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重点项目,总投资225亿元。

千年桨波随风动,百年梦想再启程。水波为曲、桨帆为歌,悠悠大运河,在新时代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展现新的生命和活力。(河北日报记者戴绍志、王雅楠、袁铮)

责任编辑:张汉枫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