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新闻沧州要闻

沧州:千里沃野绘新景 乡村振兴展画卷

2023-05-12 16:21:14 来源:沧州日报

扫码阅读手机版

千里沃野绘新景 乡村振兴展画卷

——沧州市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工作综述

在刚刚过去的两个月的时间里,青县明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羊肚菌,成了京津等大城市高端市场的抢手货。“平均每公斤售价近百元,按一个棚1000公斤的产量,每个棚能有8万元左右的收益。”青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围绕当好京津“菜篮子”“果盘子”,青县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提档升级,精心打造羊肚菌、蔬菜育种、蔬菜育苗、高品质瓜类、高品质叶菜生产五大特色板块,向京津雄地区供应高品质蔬菜。

沧州市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走出一条具有沧州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之路。青县蔬菜走俏京津市场,便是生动写照。今年以来,沧州市聚焦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高品质蔬菜示范区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三农”领域重点工作,推动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取得阶段性成效。

端牢手中饭碗 守好百姓粮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在沧县大官厅乡赵官村种粮大户的地块上,市农业农村局专家潘秀芬正在对农户进行专业指导。聚焦保障农技到田,沧州市开展“科技壮苗”等系列行动,积极组织农技人员主动将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开出技术“良方”,解决管理难题,实现科学春管、病虫害防治、技术保障等“一条龙”服务,有效推动关键农业生产技术落实。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深入一线调研农业生产,全力推进春季麦田管理等工作。制定春耕生产工作方案,实行处级干部分片包联,推动精准服务全覆盖。组织农业技术培训,让科学管理技术辐射到更多农户,全市农业生产形势全面向好。

统计数据显示,全市531.1万亩小麦长势良好。截至目前,已完成浇水525.34万亩次、施肥526.83万亩次、病虫草害防治488.84万亩次,较去年进度明显加快。围绕春耕春播,沧州市已备种子7940吨、化肥36.7万吨、农药598吨,有力保障了生产需要。

作为重要的“菜篮子”“果盘子”供应基地,沧州市还聚力稳产保供,加强生产指导,搞好产销对接,保障市场全品类、全周期均衡供应,蔬菜、水果和肉蛋奶等重要农产品品类丰富,供应充足,价格平稳,市场有序。

加快示范区创建 打造现代农业样板

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明确了创建衡沧高品质蔬菜产业示范区的任务,这为沧州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围绕打造全国高品质蔬菜产业示范区,沧州市对标山东寿光,与中国农大、河北农大蔬菜专家和省蔬菜产业体系创新团队全面对接,出台《关于高品质蔬菜产业示范区创建的实施意见》,依托特色资源,从“菜篮子”入手,着力推动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并明确了“到2027年,将沧州打造成全国高品质蔬菜产业示范区、京津雄重要的蔬菜保供仓、国内领先的蔬菜科研中心,在全国叫响‘沧州蔬菜’区域公用品牌;到2035年,建成全国领先的高品质蔬菜产业示范区”的目标。

按照规划,沧州市确定以青县、肃宁、献县为重点,打造“一园、三场、五基地”。“一园”即中国(青县)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把青县建成全国一流的高品质蔬菜生产示范区、前沿科技孵化区、三产融合创业区,种植面积发展到30万亩,年产量达到150万吨,年产值达到45亿元。“三场”即北京新发地青县市场、盐山市场和杭州一鸿肃宁市场,建成服务京津雄的市场流通和应急保供网络,年蔬菜交易量达到500万吨。“五基地”即京津冀蔬菜种苗供应基地,全市种苗繁育能力达到20亿株;北方特色高品质蔬菜生产基地,实现年供应京津雄优质瓜菜260万吨以上;京津雄净菜供应基地,实现年加工预制菜、鲜切菜50万吨;北方蔬菜科研示范基地,在青县、肃宁、献县建设10万亩的智能高品质蔬菜科技研学展示基地;京津雄休闲农业旅游基地,打造百里大运河休闲农业示范带。

走进肃宁县绿苑种苗种植基地育苗车间,苗床上,一盘盘种苗整齐划一,工人们忙碌着嫁接、移苗、打包、装箱。合作社负责人张莎莎介绍说,由于他们培育的种苗苗壮、品质好,深受市场青睐。目前,基地年销种苗上亿株,成了远近闻名的“育苗工厂”。

以全国高品质蔬菜产业示范区创建为契机,沧州市谋划了总投资55.6亿元的18个招商引资项目,先后多次赴北京、广东、内蒙古、辽宁等地进行招商推介,已与杭州一鸿公司等5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河北御知府预制菜等7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我们将突出抓好壮规模、育群体、延链条、强品牌、建市场等重点工作,全链条提升蔬菜产业竞争力,积极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俊义说。

提升人居环境 建设和美乡村

这个“五一”假期,泊头市文庙镇尹庄村刷爆了微信朋友圈。搭乘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东风”,尹庄村结合人居环境改善提升行动,建设大运河梨文化博物馆,将梨文化和运河文化深度融合,打造出大运河畔别样梨乡风情,引得不少游人前来打卡留念。

“要让群众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沧州市始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深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宜居乡村留住“美丽乡愁”。行走在狮城农村,座座房屋错落有致,条条道路四通八达,房前屋后花繁果盛……给人一种简爽而美好的感觉。

从探索建立机制向促进长治长效深化,沧州市强化统筹推动,印发《沧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春季行动”方案》等文件,通过开展系列观摩拉练活动,形成乡比乡、村比村、组比组、户比户的良好氛围。

在河间市尊祖庄镇北司徒村,全村每条街道、每个胡同,都设有责任人标牌,上面标注姓名和联系方式,将责任压实到人。“村庄环境的持续改善,促进了广大村民思想观念的转变,现在村民在街道上看到垃圾、纸屑,都会随手捡起来扔进垃圾桶。”介绍起村庄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蔡振府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

沧州市还推广吴桥全国村庄清洁示范县做法,依托水厕并治“1+X”模式,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今年以来,已改造提升户厕14443座,新建粪污处理站11座、维修站点71个,清理垃圾49.55万立方米,建设小游园等1949处,农民群众生活环境进一步提升。

筑牢产业基石 推进乡村振兴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

走进盐山薛堂村张俊英家的家庭银耳车间,一朵朵银耳长势喜人。张俊英告诉笔者,她种植的银耳由河北恩际集团沧州福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公司统一提供菌种、技术和设备,对种植全过程实施远程在线服务指导并统一回收产品。1个农户提供3间平房,个人投入1万元,可实现年收益4万元。公司还给这个项目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1314银耳家庭智能车间”。

今年以来,沧州市牢牢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向质量提升、创新驱动、聚集发展转变,重点发展旱碱麦、精品蔬菜、鲜梨、肉鸭、特色水产等15个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培育黄骅水产、泊头桑葚等区域公用品牌,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打下坚实基础。

如今,一批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和能人大户为基础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异军突起,成为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按照计划,今年沧州市将围绕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确保家庭农场达到6000家,农民合作社稳定在10000家左右,托管服务组织达到3100家以上,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推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

放眼当下,展望未来,狮城儿女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处处充满新变化、新气象、新干劲,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正在沧州大地铺展开来。(记者孙健 通讯员王健)


责任编辑:霍骋远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