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新闻沧州要闻

盐碱地变身丰产田 沧州市做大做强旱碱麦特色产业

2023-05-15 11:20:40 来源:沧州日报

扫码阅读手机版

盐碱地变身丰产田

——沧州市做大做强旱碱麦特色产业走笔

沧州2.jpg

旧城镇仙庄片区农民在田间查看旱碱麦长势。傅新春 摄

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了解盐碱地整治、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要立足我国盐碱地多、开发潜力大的实际,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开发推广,有效拓展适宜作物播种面积,积极发展深加工,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

仙庄片区旱碱麦种植面积约7600亩,正处在灌浆期。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让当地农民和全市上下备受鼓舞、倍感振奋,更加坚定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旱碱麦特色产业的信心与决心。

在沧州,提起盐碱地,大家并不陌生。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沧州东部大面积的盐碱地,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当地农民告诉笔者:“前些年,收成好的时候,一亩地勉强能打几百斤麦子;收成不好的时候,甚至连种子都收不回来。”

但是,由于盐碱地矿物质丰富,旱碱麦麦粒光泽透明、出粉率高,加工出来的面粉,蛋白含量高、麦香浓郁、绵软筋道,非常适合制作传统手工面食。可以说,独特的种植条件,相对较长的生长周期,造就了旱碱麦独一无二的品质。特别是在耕地资源日益趋紧的情况下,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充分挖掘盐碱地和中低产田潜力,强化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在盐碱地资源利用中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不仅可以真正实现“变废为宝”,对保障粮食安全更是意义重大。

近年来,沧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旱有旱的优势、碱有碱的文章”,全面加强盐碱地的开发利用,积极培育推广抗旱、耐盐碱的适生作物,实现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的转变,擦亮了旱碱麦这一金字招牌。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证粮食安全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为充分利用好盐碱地独特的资源,沧州市以发展耐盐碱农作物适应盐碱地为重点,加强与中科院等高校院所的对接合作,开展小麦育种技术攻坚,深入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真正做到向盐碱地要粮、向科技要粮。在渤海新区黄骅市,为了克服盐碱地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当地不断开展良种选育工作,先后育成“冀麦32”“捷麦19”“捷麦20”等耐盐碱、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这些品种抗旱、耐盐碱,非常适宜在盐碱地上生长,较常规小麦亩均节水150立方米以上,不仅在沧州大面积种植,还被推广至山东滨州、天津滨海新区等滨海潮土区域。

盐碱地变身丰收田,除了良种这一关键因素,还得益于2013年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正式启动。作为工程首席科学家,时任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站长的刘小京带领团队通过科研示范,参与环渤海地区40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和1000万亩盐碱荒地治理利用,重点突破“土、肥、水、种”等关键技术,实现了2020年较2012年增粮100亿斤的既定目标。

时至今日,刘小京已成为旱碱麦研究推广中心的顾问,他和其他几名专家,通过对旱碱麦种植土地整治、新品种应用选择、生物有机肥施用、播种管理、生物农药使用、机械化收获、运输储存、销售全过程生产技术标准深入研究,为全市旱碱麦产业发展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刘小京介绍说,以省级旱碱麦种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和农业创新驿站的技术为支撑,推行标准化技术示范应用,实行了统一标准、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管理模式,确保了旱碱麦的品质,目前规模化种植经营主体已发展到40余家。

在渤海新区黄骅市常郭镇李子札村,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整合村里4000亩土地种植旱碱麦,建成了省级旱碱麦种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合作社收集整理适合示范区建设的旱碱麦生产技术规程,包括产地环境、投入品种、田间管理、收获加工、运输、储藏等168项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标准,创立旱碱麦产前、产中、产后农业标准体系,发布旱碱麦标准化企业标准,形成事事有标准、处处有制度的农业标准化工作体系。”合作社负责人张志清说,今年,市农科院在省科技厅立项的旱碱麦种植高产高效技术推广、河北低平原区多水源协同利用小麦玉米节水提质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正在合作社有序实施。

市农科院院长、研究员闫旭东作为合作社“智囊团”中的一员,见证了旱碱麦增产丰收“步步高”。闫旭东说,如今,沧州旱碱麦种植面积达100.2万亩,2022年旱碱麦总产量22.37万吨、单产223.3公斤,标准化示范区内亩产更是达到370公斤,实现了农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用旱碱麦加工、印刻着寓意吉祥图案的黄骅“面花”,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几年前,通过对接大型商品超市、“互联网+”电商平台,与北京40余家大型商超、电商深入合作,将这些面食端上了北京人的餐桌,用旱碱麦面粉加工的果蔬面、蝴蝶面等形态多样的面食产品,更是深受消费者青睐。

“我们积极推进全产业链发展,提升产业附加值,初步形成了集种植、加工、仓储、物流、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俊义说,旱碱麦的售价高出普通小麦10%以上,亩收入达600元以上;加工的面粉价格高出普通小麦粉30%至300%,每公斤售价达12至16元。目前,全市培育了旱碱麦专业加工企业6家,年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以上。

粮食安全是习近平总书记关注的“国之大者”。不负众望、不负重托,全市上下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具体行动,进一步解放思想、奋发进取,用好盐碱地,端稳中国粮,写下旱碱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记者 孙健 通讯员王 健、徐玉鹏)

责任编辑:霍骋远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