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新闻沧州要闻

沧州:千年运河展新颜

2024-01-09 10:50:32 来源:沧州日报

扫码阅读手机版

园博盛会 老街迎客

千年运河展新颜

——沧州市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综述


南川楼、朗吟楼开楼迎客。殷实摄

2024年新年第一天,经过精心筹备,南川楼、朗吟楼开楼迎客,现场游人如织,摩肩接踵,再现大运河繁华盛景。

一条运河穿城过,满目新景入画来。如今的大运河已成为沧州最具魅力的生态名片、文化符号和产业高地,焕发出璀璨光彩。

·抢抓机遇,打造“大运河上永不落幕的园博会”

漫步园博园13个城市展园,一步一景、移步换景,近距离感受各地风土人情;漫步中国大运河非遗展示馆,赏非遗、品民俗,体验多元民间艺术;漫步大化工业遗存文化区,工业文明与现代艺术交织,“唤醒”城市记忆……2023年5月26日至8月26日,以“千里通波·大美运河”为主题的省第六届园博会在沧州市举行,短短3个月,接待国内外游客65万余人次。如今,盛会虽散去,但“灵秀融狮城、一园览燕赵”的园博园,依然是市民和游客眼中的“网红打卡地”。

打造“大运河上永不落幕的园博会”,是沧州市委、市政府的郑重承诺,更是沧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的实际行动。

“突破往届省园博会同类展览单纯的园林内容属性,本届园博园首次聚焦园林艺术与运河文化的密切关系,在展示运河园林文化艺术古今传承的同时,深度展现新时代园林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与‘两山’理论在河北及沧州的生态实践,并首次在室内场馆中呈现运河沿岸8省(市)不同地域、风格迥异的9处代表园林精粹,首次在省园博会中运用巨幕动态山水画的展示形式,宏观呈现‘鲸川八景’四季之美。”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介绍,省园博会期间组织了5大类19项活动,通过举办“运河园林·古今同辉”园林艺术展、运河景观风貌与城市发展国际论坛、“秀美运河·大美园博”中国运河城市盆景艺术展等活动,让全国园林专家的目光齐聚狮城;第五届河北国际城市规划设计大赛,形成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规划设计样板,进一步展示和提升沧州形象,打造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园博会期间,沧州市精心组织84场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涵盖杂技、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优秀院团专业性演出,舞蹈、朗诵会、模特秀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还有无人机灯光秀、泡泡嘉年华等特色表演,武术、舞狮、木板大鼓、哈哈腔等非遗项目展演,处处彰显运河文脉沧州印记,为游园群众带来丰富多样的视听体验。

不只是眼前的风景,园博会还为市民带来了巨大的“园博遗产”。以园博会举办为契机,沧州市坚持全局谋划、统筹推进,把举办省园博会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心城区城市更新、大化工业遗存改造提升、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有机结合,依托大运河加强园博园与中心城区运河两侧景观景点关联,同步推进中心城区运河沿线及周边街区打造、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实现城市功能环境和产业经济发展双提升,让千年运河焕发无限生机。

永济路位于园博园南侧,通过对道路两侧部分老旧小区、零散统建楼和商业门市等进行征拆,对老旧建筑外观风貌进行整体提升,优化完善沿途停车系统,实施沿街围墙和院内绿化工程,形成沿途景观绿化及精品游园,绘就美丽的“永济路十景”,成为市区通往园博园的“最美道路”。

·打开格局,擦亮南川老街“金字招牌”

五彩斑斓的灯光、古色古香的街巷、香气四溢的美食、丰富多彩的活动……元旦假期,走进大运河畔的南川老街,市民、游客与文化味、烟火气“撞个满怀”。

南川楼,明清时为沧州名胜之一,一代文宗纪晓岚曾在诗中写道:“沧州亦有麻姑酒,南川楼下临盘涡。”沧州市充分利用其所在的南川老街得天独厚的空间地理优势,以老沧州运河街埠文化背景为依托,精心打造 “一核(核心区游园—南川园)、五街(食味运河、市肆百业、文武畿辅、时尚南湖、醉夜沧州)、三节点(南川楼、朗吟楼、给水所公园)”,以丰富的商业形态、多样的文化体验、完善的休闲服务,将南川老街打造成为文化旅游休闲区、“夜经济打卡地”和“城市会客厅”。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无形资产”,是城市发展的根与魂。沧州市历史文化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作为全新展示地,南川老街推出众多文化或创意类门店,剪纸、木梳、葫芦烙画、蔡氏布贴画、红木小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集中展示。“我被文创产品芦苇画深深吸引,用苇秆制作的装饰画美观大方,画面立体感、真实感很强。”游客王秀丽说,一幅幅生动形象的芦苇画,散发出浓浓的文创产品魅力,也让南川老街有了更多韵味和内涵。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在南川老街,民前甜品、豆腐王朝、庙东排骨、格朗合米线、火锅鸡、食搭子、螺蛳粉、臭豆腐等各色美食让人垂涎,既不乏海兴杨老帽珍食坊、南川·烤肉冀等沧州本土餐饮品牌,又有沪上阿姨、梦田音乐等国内各业态头部一线品牌。华灯初上,各色亮眼招牌灯光斑斓交错,人们来来往往穿梭其间,服务员热情的吆喝声、游人爽朗的笑声萦绕耳畔,城市烟火气在食客的推杯换盏间被“点燃”。

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在这里精心打造了国医堂,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近距离感受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聚焦医养、健康、饮食等‘中医药+’新业态,先后组织开展‘衷中参西·张锡纯纪念展’、中药膏方制作品尝、中医辨证体验、居家护理体验、针灸推拿体验等特色活动,真正让中医药文化‘活起来’‘火起来’。”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孙云川说,我们将进一步丰富国医堂内涵,注重加强品牌建设,全力打造中医药文化体验基地、宣教基地、传承基地。

不仅如此,沧州图书馆开设遇书房·城市书吧,让游客在休闲娱乐之余,以书为伴,让阅读点亮智慧,让书香润泽心灵;融入酒吧、西餐厅、咖啡店等现代元素,让老街焕发青春活力……浓郁的文化气息,让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诗和远方”,这也为南川老街带来了超高人气。

繁华璀璨的热闹商业、壮美建筑的古色古香、文旅融合的魅力风情、休闲娱乐的放松惬意……南川老街通过对城市历史文化挖掘重塑,把文化张力变成城市活力,把文化影响力变成社会生产力,把文化软实力变成城市竞争力,生动诠释了河城共生的城市特色,充分展示了城市未来发展的勃勃生机。

·全面发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亮点纷呈

运河文化历久弥新,既是城市的精神文脉,又承载着宝贵的文化记忆,是沧州的“根”和“魂”。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是重大发展工程、文化工程、民心工程。围绕建设“中国大运河非遗之城”,我市加快打造大运河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努力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

坚持保护优先,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注重保持大运河外观、风貌的原真性和唯一性。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加大铁狮子保护力度,完成泊头清真寺、孙福友故居、澜阳书院等修复工程,对纪晓岚墓进行系统保护,对齐堰窑址、明清窑址等开展考古勘探,完成运河沿线59项省级非遗项目数字化记录。

——加强生态空间管控,运河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加大运河沿线140个村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力度,农村黑臭水体保持动态清零。

——集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种植垂柳、清理垃圾,完成运河13.85万亩土地流转,4000余亩大地艺术效果初显,沧州市《实施生态综合治理 铺就运河绿色画卷》入选“2023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创新案例”。

坚持文化传承,深挖文化内涵,活化非遗展示,焕发运河新活力。

——做好非遗文化传承,持续开展国家级非遗代表人传承评估,利用非遗传习所、个人工作室,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建成大运河沿线规模最大的大运河非遗展示馆,呈现大运河沿线8省(市)1022项非遗项目;建成沧州水利文化展示馆、中国大运河·纪晓岚文化园,成功举办第十九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第五届河北省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大运河专场等重大活动。

——讲好运河故事,创作情景剧《八极乾坤》,完成《大运·长歌》画卷,出版书籍《中华长刀》;杂技节目《龙跃神州》登上央视春晚,吴桥杂技、沧州武术亮相央视《非遗里的中国》;大型光影情景杂技剧《大运河记忆》入选第十四届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扩大宣传交流,组织首届大运河考古与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研讨会,首家中国大运河考古与研学基地落户沧州;举办首届全国武术国家级非遗八极拳传承发展交流大会;举办2023运河城市精品景区合作机制创新发展大会,吴桥杂技大世界成为运河精品景区合作机制(CCCS)观察员。

——开展主题活动,组织2023沧州市大运河半程马拉松赛、“魅力运河 精彩园博”体育旅游嘉年华、“沧海武韵 魅力狮城”系列赛事、“5·19中国旅游日”等,举办中央歌剧院“运河情”专场音乐会。

坚持科学利用,突出抓好项目建设运营管理,释放运河新潜力。

——推动园博园、大化工业遗存文化区、中国大运河非遗展示馆、南川老街、南川楼、朗吟楼等项目建成投入,南川老街获评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开通运河夜游线路,“三楼鼎立”“一船明月过沧州”盛景再现。

——深化农文旅融合,完善提升吴桥杂技大世界等大运河沿线15个重点旅游景区;积极打造大运河乡村旅游示范带,吴桥县获评首批“河北旅游名县创建县”,沧县纸房头镇大白洋桥村获评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壮大特色农业规模,运河沿线打造泊头沙地梨长廊、沧县傅家圈桃花源长廊2个十里长廊,形成5个万亩以上农业片区、8个千亩以上特色种植示范区。

——谋划运河精品线路,“运河古郡、文武沧州多彩非遗之旅”入选全国20条非遗特色旅游线路,推出大运河杂技二日游和大运河文化体验三日游线路。

千里通波,大美运河。千年运河在传承与发展中精彩蝶变,古城沧州正借势“大运河上的园博会”扬帆起航,唱响高质量发展的“运河之歌”。(记者孙健)

责任编辑:霍骋远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