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新闻沧州要闻

沧州南川老街:文化张力变城市活力

2024-01-25 17:06:22 来源:沧州日报

扫码阅读手机版

南川老街迎来八方宾朋 傅新春摄

北京游客参观大运河非遗展馆 李秀敏摄

·鲜活的文化

为旅游注入时代活力

近60位文艺家创作书写的27副楹联,张挂于南川楼、朗吟楼和岳阳阁上,为老街注入新的文化内涵;2023年“十一”正式开街,市井人烟处,灯光南川楼,吸引着一波又一波游客“打卡”;汉服表演、非遗体验、群众性文艺晚会一场接一场,让老街人气爆棚、热闹不减;跨年夜,随着南川楼上映射的倒计时数字,漫天气球冲向夜空,带着狮城市民的祝福和梦想越飞越高;2024年第一天,南川楼、朗吟楼开楼迎客,让群众共享文旅发展成果……当我们把镜头聚焦南川老街,饱含运河文化元素的风情,为大运河文化旅游带来数不尽的新气象。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是城市的根与魂,也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原动力。

采集优质粗壮的苇秆,经过雕、刻、画、煊、烙、裁剪、拼接等十几道工序,一幅幅惟妙惟肖的芦苇画就此诞生。日前,在南川老街,文创产品芦苇画受到不少游客追捧。来自天津的游客王福军说:“这种装饰画立体感很强,芦苇秆特有的质地,让图案显得质朴而苍劲。”

文化的融入让南川老街端庄而又活泼、严肃而又富有生机。而沧州市组织学者对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又让这片区域变得更加神奇迷人。南川楼、朗吟楼、岳阳阁、先斯院、古槐等历史的深度还原,让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那样神秘,南川老街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如此接近历史。

沧州有1500多年建州史,拥有六大文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特色美食,如何在南川老街的建设中注入这些文化因子,让古老街区焕发时代活力,一直是一道待解的难题。

“以前,我对游客也讲沧州历史,比如沧州的盐业、沧酒等,但是没有现实的东西让大家看得到。现在,我的讲述有了具体可依的载体。而古今文人留下的诗词楹联更是成为我必背的内容,我正计划在抖音号里做个关于古人吟诵南川楼、朗吟楼的诗词系列,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里的文化。”有着22年工作经验的国家高级导游、沧州旅游协会导游分会副会长代凌波说。

以文化赋能旅游,不断向着文旅深度融合的方向加速奔跑,如今大运河文化旅游的新格局正徐徐打开。

·一条老街

带“火”大运河全域旅游

沧州文旅“软实力”依靠“硬支撑”而崛起;文旅“硬支撑”建设又因文旅“软实力”更加富有魅力。

为此,南川老街推出众多文化或创意类门店,剪纸、木梳、葫芦烙画、蔡氏布贴画、红木小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集中展示,吴桥宫面、连镇扒鸡、金丝小枣、奇美香肠、沧州火锅鸡等特色美食,给游客带来舌尖上的美味。诗经文化、运河文化、渤海文化、医药文化、武术文化和杂技文化,在这里通过这些具体的展示交汇碰撞。

随着文化元素的注入,南川老街成为中心城区旅游文化地标。在它的辐射影响下,2023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及大运河文旅绘出宏大画卷:

园博园、沧州大化工业遗存文化区、大运河非遗展示馆、大运河迎宾馆等项目均已全部建成并迎接四海宾朋;

2023沧州市大运河半程马拉松赛、中央歌剧院“运河情”专场音乐会等活动纷纷举办;

南川老街2023年“十一”开街,并获评第二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河北省第六届园博会顺利举办,会期接待游客突破65万人次,实现了生态文明、工业文明和非遗文明的有机融合;

沧县捷地御碑苑成功入选“第二十一批国家水利风景区”;

东光县在沿线建成13个节点公园;

南皮县新建了非遗文化研学基地,集中展示南皮落子、王厂錾铜等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0余项;

……

“城是一处景,景是一座城”。以南川老街为轴心,沧州市正在对城市历史文化一一挖掘重塑,把文化张力变成城市活力,生动诠释了河城共生的城市特色,充分展示了城市未来发展的勃勃生机。

·以创新思维

塑造沧州文旅新名片

文旅业蓬勃发展,需要深层的文化内因,更需要具有创新思维的顶层设计。

《2023年沧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高标准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打造‘中国大运河非遗之城’新名片,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明显提升。”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出全局性部署。沧州市积极抢抓机遇,古运河沿岸焕发新容光,南川老街和园博园、大运河非遗展示馆一起,成为2023年中心城区文旅发展的三大新地标,开拓出中心城区旅游产业新版图。

对此,代凌波感触很深:“以前,外地游客来沧州,大多是去吴桥杂技大世界、去旧州看铁狮子等,来市区的旅游团一年也没多少,因为市区基本没什么景点,即便是来,也只能带游客看看博物馆、文庙。”

这种情况在2023年出现了历史性转机。

在注重保持大运河外观、风貌的原真性、唯一性的同时,沧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始终坚持保护为先的理念,强化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过程中,对南川楼沉船及出土文物进行了抢救性挖掘,有效保持了面粉厂、给水所、无线电二厂的原真性,留住了年代感,奠定了文旅融合发展基石。更为关键的一笔,是保护性复建了南川楼、朗吟楼,让消失于清代的两座古楼重新耸峙京杭大运河东岸,再现了数百年前的历史景象,引发后人对历史的追问和探索。

南川楼、朗吟楼经历了历史轮回又回到了原点,而沧州文旅版图却已借助南川老街的开街扩大了无限延展的半径。半径辐射区内的京津冀居民,纷纷来到沧州,争睹沧州运河风物。

2023年10月21日,第一列从北京开往沧州的旅游专列载着103名游客驶进了沧州。这些来自北京的游客们白天看吴桥杂技、游东光铁佛寺,晚上回到沧州市区逛南川老街,品沧州美食,感受沧州文化;第二天逛逛园博园,看看中国大运河非遗展示馆,去周边县市采摘,体验沧州生态游,流连忘返、游兴盎然。代凌波说:“去年一年,我就接待了来市区旅游的30多个团,还接待了3批专列300多名北京游客。能在家门口介绍家乡,一直是我的梦想,没想到去年实现了。”

如今,沧州文旅的新亮点,已经成功吸引来域内外众多关注的目光,下一步,应利用这些丰富的空间载体,积极推进大运河文旅融合发展。

有关专家建议,可以打造南川旅游集散中心,一是把城区内几个旅游项目串联起来,开通旅游公交专车;二是让南川老街成为沧州市各个县市区旅游线路的聚集点,出发与落脚皆可选在南川老街。

也有市民建议,应进一步完善南川老街周边停车、住宿等配套设施,经常性举办不同形式的主题活动,加强宣传,以持续提升南川老街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运河旖旎,历史悠久,文化深厚、风物锦绣,沧州有看不尽的风景、品不完的风韵、讲不完的故事,正等着来到这里的人探索、品味。(记者魏焕光)

责任编辑:霍骋远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