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新闻沧州区县新闻

沧州黄骅“赵氏花灯”传承人赵保人:老手艺做出新花样

2023-03-06 15:56:46 来源:纵览新闻客户端

扫码阅读手机版

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 李家伟 通讯员 任振宇

虽然自己有生意要做,但赵保人仍旧难以割舍对花灯制作技艺的喜爱与传承。在他心里,那一个个花灯不仅有着各种各样的美,而且还有祖辈们代代相传的一份情怀在里面。

赵保人,36岁,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黄骅镇张孙村人。“赵氏花灯”传到他这里,已经历经五代,而他,也致力于让古老的艺术开出“新花朵”来。

赵保人正在潜心创作中_副本.jpg

赵保人正在创作中。  任振宇摄

古老技艺代代传承

赵保人现在从事五金行业。在黄骅,提起“赵氏花灯”可谓家喻户晓。如今,这一技艺传承到赵保人手中,已历经五代,百年有余了。“小时候父亲常做各种样式的灯笼给我玩。春节、元宵节,村里举办观灯会上的灯笼几乎都是我父母做的。”赵保人说,他的父亲赵玉村一闲下来就做花灯,后来母亲也学会了。“以前的灯笼样式很简单,基本上就是圆形、花朵形状。做灯笼的材料是地里的高粱秆,用烛火慢烤,弯成合适的弧度,再用铁丝或麻绳固定成型,外面糊上透明的彩色油纸。这样一盏小灯笼就足够哄孩子高兴好多天。”他回忆说。

耳濡目染下,赵保人十几岁时就能独立完成花灯制作。那时候,从腊月到正月十五前,赵保人一家人冬日的农闲时光,多半都用来做灯笼,几乎“承包”了村里春节和元宵节的灯笼,还从不收取任何费用。一盏盏彩灯,给节日里的村民增添了喜庆的气氛,一家人也乐在其中。

赵保人的“工作室”_副本.jpg

赵保人的“工作室”。  任振宇摄

“老手艺”有了“新花样”

父亲一直想把灯笼做出新花样,可是受制于秸秆、竹片等传统原材料的限制,灯笼难以做大。从事五金行业的赵保人提出一个建议:“咱们可以使用方管、铁器等材料制作骨架,用灯泡替换蜡烛,让电机带动灯笼转动……”。

说做就做,赵保人在工厂内设计加工了花灯的铁制底座,又在父亲的指导下扎起灯笼。他坐在父亲常用的椅子上,将根根细竹片烤、折、弯、固定……熟悉的场景在年轻一代人身上再次上演,赵玉村自豪地说:“儿子善做机床加工,干起活儿来分寸比我掌握得精准。”

历经整整30天,一个高5米、底座直径6米的花灯制作完工。“我扎的花灯,父亲画的画,造型是在我太爷爷最得意的‘花篮’灯笼上改进的。”,赵保人笑着说:“元宵夜,花灯点亮,随着中心灯柱的转动,绘于五彩绸布上的‘五娃闹春’‘孩童骑鱼’等图案一一浮现,变化的图案引得孩子们围着花灯追逐奔跑。那一刻,我觉得和祖辈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合作,内心无比激动。”

每件作品都凝聚了赵保人的心血_副本.jpg

每件作品都凝聚着赵保人的心血。  任振宇摄

守护着,传承着

有了一次成功的尝试,赵保人对传统花灯的创新渐渐扩展到材质、造型乃至主题、意蕴。2021年,赵保人设计制作了“天圆地方”走马灯。这个长1.2米、宽1.2米,高1.86米的花灯分为上下两部分:上方花灯选用花篮造型,红色为主,主体灯箱可转动,四面为赵玉村亲手烫制的烙画《国色天香》;下方方形底座,图案设计为新时代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整个作品动静结合,寓意丰富,构思巧妙,在沧州市文联主办的民间工艺美术精品绝活展中获得优秀奖。

参加这次展览,赵保人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开阔眼界、增进技艺的同时,他更加认识到民俗技艺传承的重要性。作为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黄骅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赵保人还走进黄骅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为市民们带来一堂《花灯的制作方法与起源》主题讲座,为广大市民讲解花灯的选材、结构、制作等工艺,让更多人了解花灯的制作技艺。

“虽然现在灯笼的需求量已经大不如前,可这门祖传的手艺不仅要守护好,还要传承好,不断精进,让它在我们这代人手中继续闪光。”赵保人说。

微信图片_20230306104621.jpg

赵保人展示他的“得意之作”。  任振宇摄

责任编辑:李家伟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