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新闻沧州要闻

“毛诗”故里河间唱响《诗经》

2023-10-19 15:30:21 来源:沧州日报

扫码阅读手机版

“毛诗”故里唱响《诗经》

——沧州市“秋季村晚”《诗经》主题演唱诵读音乐会河间演出侧记

演员演唱《国风·郑风·子衿》。汪海升彭坤摄

黄河莽莽北流而生九河,河间因在“九河之间”而得名,又因“毛诗”故里而声名远播。2000多年来,诗经文化在这片广袤大地上薪火传承。今天,河间域内依旧有诗经村、三十里铺、毛公祠等很多和《诗经》有关的地方,君子馆村就是其中之一。

10月14日,由沧州市文广旅局、河间市文广旅局主办,沧州市群艺馆承办的“诗经之乡美名扬”——沧州市“秋季村晚”示范演出《诗经》主题演唱诵读音乐会来到君子馆村,为当地群众献上了一台《诗经》文化盛宴。其中,9首《诗经》相关音乐作品全部为沧州市文艺工作者原创。

诵读表演《诗经娃》。常连祥摄

从演出开始到结束,记者一直被这场村晚台前幕后的故事感染着、感动着,无处不在的“诗情”让传统与现代的这次碰撞显得耀眼夺目。

·村民广场唱起“两千年前的歌”

小村庄诗情洋溢

10月14日演出当天下午,君子馆村党群服务中心广场上人头攒动,电子大屏的背景舞台搭建得简洁而美观。君子馆村和周边村的村民络绎不绝来到现场,一边谈笑风生,一边等待着演出开始。下午3时30分,随着开场歌舞《诗经礼赞》前奏响起,广场立即被如海的诗情围拢。依偎在大人怀里撒娇的孩子、正在说笑的人群、售卖糖葫芦的生意人瞬间被舞台吸引。温暖的秋阳、绚丽的服装、古雅的乐调,千年古曲焕发出灼灼生机,奏出奇异而新颖的旋律。

开场歌舞后,沧州市青年歌手袁冰演唱的《国风·邶风·简兮》、河间第一实验小学学生表演的《诗经娃》、歌手穆洋和刘飞演唱的《国风·郑风·子衿》、女声小合唱《小雅·鹿鸣之什·伐木》等节目陆续亮相。2000多年前古人的歌吟再次被演员们尽情演绎,歌唱着《子衿》的情意绵绵,歌唱着《黍离》的哀婉悲怆,歌唱着《击鼓》的铮铮豪情……这歌声在向《诗经》致敬,唤起观众对先民生活的回忆、对脚下故土的敬畏之情。

演唱了《国风·邶风·燕燕》的吕京芝,走下舞台后一脸兴奋。她告诉记者,这首歌乐景哀情相互映衬,把送别情境和惜别气氛表现得深婉沉痛。《诗经》歌曲是音乐和文学的完美融合,既具备了艺术的美感,又表达了人们最原始的情感,唱起来非常有共鸣。

沧州市群艺馆副馆长石松林说,这次演出是今年沧州市“四季村晚”和“乡村文化年”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群众艺术工作者用艺术点亮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次有益尝试。演出以《诗经》原创音乐作品为主,加上传统的歌诗诵唱和《诗经》朗诵节目。依据《诗经》编成的现代歌曲来到君子馆村演出,是相隔2000多年后传统与现代的一次文化交融,具有极其特殊的文化意义。

·诗经文化融入乡风民俗

“毛诗”发祥地抒写千年诗情

正如石松林所言,君子馆村与《诗经》的确有着长达2000多年的不解之缘。诵唱《国风·王风·黍离》的演员王贞国,是距君子馆村几里地的东诗经村人,热衷书画和诗经文化的他,在演出后向记者说起了当地几个村庄和《诗经》的深厚渊源。

他说,孔子删定《诗经》后传给了子夏,又几经传承传给了毛亨。然毛亨生不逢时,遇始皇“焚书坑儒”,遂从鲁地逃至相对荒僻但水草丰美的武垣县(今河间市,当初属赵国的北部),隐姓埋名,聊度余生。时代巨变,随着西汉政府废除秦始皇焚书时所颁《挟书律》,毛亨才重新著书,整理编纂《诗经诂训传》,并口授给侄子毛苌。毛亨去世后,毛苌接过诗学旗帜,在这一带讲经传诗。汉景帝时,河间王刘德“实事求是,修学好古”,对能够讲解诗经的毛苌礼遇有加,封为博士,为他建“君子馆”,让他安心传授弟子。后来传诗的鲁、齐、韩、毛四家中只有毛诗流传下来,尤显珍贵。为纪念毛亨、毛苌保护传播诗经的伟大功绩,当地人把毛苌最初讲解《诗经》的村子改名叫“诗经村”,刘德为毛苌讲经建的“君子馆”渐渐形成村落,命名为“君子馆村”,毛亨生活居住过的村子取“崇敬河间王刘德”之义改叫“崇德里”,清雍正年间方改为今天的村名“三十里铺”。

听完王贞国的讲述,历史变得更加触手可及。与《诗经》有关的这几个村子相隔数里,鸡犬相闻,阡陌相通。人们行走的村道,或许就是当年小毛公的讲学之路,他不为碎银几两,只为天地立正心,为往圣继绝学,每天早出晚归,传诗授道,方使《诗经》在这里保存下一颗火种,在后世燃遍华夏神州乃至世界。

与《诗经》的风光无限相比,这片毛诗的发祥地似乎偏僻落寞了些。可转念一想,或许正是这种功成不必在我的品格才孕育出了《诗经》文脉,才使诗经文化虽遭重挫而力量积蓄,最终绽放光芒、泽被后世。君子馆村党支部书记杜亚明说,至今,当地村民还深受诗经文化影响,孩子取名、婚礼形式、相互交谈时还有着深刻的《诗经》烙印。

·演职员来自文化志愿者和业余演员

因弘扬诗经文化结下诗情

这场村晚的演员既有孩童也有老者,人数近120名,阵容庞大、表现不俗,但令记者意外的是,他们都不是专业团体的演员。

现场导演赵春伟告诉记者,这些演员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文化志愿者和业余文艺团体的爱好者,但他们都具备专业的表演水准。为了今年6月的《诗经》音乐会首演和这次登台,他们冒着酷暑排练,不计报酬甚至自费购置演出用的汉服,表现出了很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积极性。

整台村晚的作曲编曲、沧州市著名音乐家常连祥,也将演出的成功归结为大家的精诚合作、无私奉献。他说,全体演职人员对故乡和艺术发自内心地热爱,从各个岗位、各个地方走上同一个舞台,他写的曲调加入了大家对《诗经》的个人理解后被演绎得更加完美。歌伴舞、诗朗诵、男声小合唱、女声小合唱、男女声二重唱、女声独唱、男声独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异彩纷呈,令人回味无穷。

曾受教于常连祥的演员刘飞,是沧州市实验小学的一名音乐教师,他用低沉浑厚的歌喉把《子衿》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说,在常连祥老师弘扬家乡文化精神的带动下,他和搭档穆洋加入了这个演出团队,并进行了很长时间的磨合,从动作、站位、表情都进行了切磋。他说,能担负起弘扬诗经文化的新使命、回报老师的培养,感到很光荣。

《诗经娃》节目的领队、河间市第一实验小学校长赵增成告诉记者,他们学校作为沧州国学院《诗经》传承基地,始终以传承诗经文化为己任,每学期各班都会举办《诗经》诵读比赛,让每一名学生从小在心中种下诗的种子。今后他们会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诵《诗经》、写《诗经》、画《诗经》、剪《诗经》、唱《诗经》、演《诗经》等系列活动,把《诗经》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河间市文化馆馆长闫亚州畅谈了观后感,他说,《诗经》以艺术的形式走进《诗经》故里,为河间和沧州打造诗经文化名片营造了更加浓厚的氛围。传承《诗经》既要有学术也要讲艺术,既要讲形式更要重内涵,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要把诗经文化中那种质朴的人文精神植入群众心田。河间文化馆正在搜集整理关于《诗经》的文艺节目,进行线上展播。

接受采访时,演职人员的每句话都离不开《诗经》,他们因《诗经》诗情而走到一起,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日暮时分,演出团驱车离开君子馆村,但诗经文化还会永远留驻在这片土地上。因为在人们心目中,《诗经》已经不再是一部书,而是一个象征,一个地方文化的象征。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让解读它的人流连忘返。(记者魏焕光)

责任编辑:霍俊军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